同性恋相关基因帮助“直人更性福”?!史上最大性取向遗传倾向研究出炉
2018-11-05 09:15 浏览:170次 【

人分男女,动物有雌雄,在自然界中,有性生殖的出现大大加速了物种的进化进程。为了繁衍,异性之间与生俱来地存在着某种相互吸引力。

虽然异性相吸,但同性未必就一定相斥,比如现代人类社会已经可以正视的同性恋群体。一直以来,科学家们也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人类的性取向。

1993 年,美国遗传学家 Dean Hamer 于 Science 发文,首次证实了同性恋的遗传倾向。自此,关于同性性行为的研究进入分子遗传水平。

不久前的 10 月 19 日,来自美国博德研究所的遗传学家 Andrea Ganna 在圣迭戈举办的美国人类遗传学会年会上,介绍了他们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同性性行为与基因遗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解读。

通过对一个超过 49 万人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研究人员确定了4个与同性性行为相关的基因突变,其中两个为男性同性恋者独有。值得一提的是,携带相关基因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同性恋者,反而,携带同性恋相关基因突变的异性恋者对于伴侣更具有吸引力。

同性恋相关基因帮助“直人更性福”?!史上最大性取向遗传倾向研究出炉

图 | Andrea Ganna(来源:Harvard)

对性取向相关基因的探索,是人类在目前已有基因与疾病或生物特征关系研究之外,关于基因如何塑造人类行为的又一探索。

但由于目前某些地区或群体对于性少数群体(LGBTQ)的非接纳态度、甚至是处于非法状态,此类项目一直敏感且饱受争议。找到同性性取向背后的“明确遗传因素”,可能帮助同性恋者从进化上找到证据,完成自我接纳。

此次研究涉及目前为止最大的数据群体,在该项目 49 万余名参与者中,有超过 40 万人的数据来自英国的生物样本库,约 6.9 万人的数据由消费级测序公司 23andMe 提供。在提供各自 DNA 数据的同时,参与者同时需要根据各自真实情况填写一份问卷,其中包含一系列问题,譬如:你是否曾有过同性性伴侣;你曾有过多少位性伴侣等。

该研究小组分析了这些参与者的 DNA 数据,并与他们填写的问卷信息进行比对。

经过统计,参与者中的 45 万余人表示他们是单纯的异性恋,而 26890 人则表示至少有过一次同性恋经历。研究者随后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发现了有过同性性行为经历群体中常见的 4 种基因突变(遗传变体),分别位于第7、11、12、15 号染色体上。

同性恋相关基因帮助“直人更性福”?!史上最大性取向遗传倾向研究出炉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其中位于第 11 号、15 号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突变为男性同性恋者独有:15 号染色体上突变所在的 DNA 簇被预测与男性秃头有关,位于 11 号染色体突变周围的基因则被认为与具有丰富嗅觉受体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这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同性恋者相反,进一步分析显示,当那些同性性行为相关基因突变出现在异性恋体内时,这些异性恋个体似乎更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异性吸引力,且往往会有更多的性伴侣。

研究者推测或许正是这些相关基因使异性恋者在进化中获得了独特魅力和遗传优势,并使这些基因得以流传下来。

自从 1993 年,Dean Hamer 首次在 X 染色体上发现与同性恋相关基因,证实了同性恋的遗传倾向,科学家们便投入了对“同性恋基因”的挖掘。

同性恋相关基因帮助“直人更性福”?!史上最大性取向遗传倾向研究出炉

(来源:sciencenews)

当时学界也有质疑:“同性恋基因”究竟是否存在?或者当一个人拥有某个或某几个所谓的“同性恋基因”时,是否就一定会是同性恋者?“基因决定论”很快就在一个悖论面前彻底站不住脚了 :相比于异性恋者,同性恋者所生育的孩子数量会更少,但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同性恋者群体并没有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并且“基因决定”的论调不能解释同卵双胞胎的特例。即同卵双胞胎二者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信息,当一个为同性恋时,另一个却仅有 20%-50% 的概率成为同性恋。显然,单纯的基因决定论并不能解释问题。

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提出新的问题:人是生而为同性恋者,还是后天成为同性恋者?

2012 年,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遗传学家 William Rice 在研究中发现,当父母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女时,甲基化修饰可以在经历过“擦除”后再次“复原”。研究推测,改变子宫内胎儿对睾丸激素敏感性的 DNA 修饰可能会使女宝宝的大脑“男性化”、男宝宝的大脑“女性化”,最终导致同性恋倾向。

同性恋相关基因帮助“直人更性福”?!史上最大性取向遗传倾向研究出炉

图 | 表观遗传修饰可以传给下一代(来源:Harvardmagazine)

值得一提的是,先前被 Dean Hamer 发现位于 X 染色体上可以影响性取向的基因,在本次研究并未获得证实。而 Dean Hamer 则是对该最新研究给出了高度评价,“他们的研究数据翔实可靠,更重要的是,人们终于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遗传与性取向的联系上,而非单纯的基因决定,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同时,这也是首个发现与女性性取向相关的遗传差异,来自盐湖城犹他大学的心理学家 Lisa Diamond 介绍到,该项结果与之前类似项目的结果相契合,即相比于女性,遗传学因素在男性选择性伴侣、发生性行为上具有更为紧密的联系。

“同性性行为似乎受到遗传的影响,但绝不是基因所决定的。”Diamond 解释道。正如遗传基因对于人类吸烟、饮酒,甚至是人格等复杂行为产生影响一样,“遗传同样会对性行为产生影响,但目前为止我们还并不清楚这种影响是如何起作用的。”

要说明的是,由于基于参与者的主观认知与回答,此次研究难免存在个别偏差。并且研究者目前也不清楚这些基因突变是位于 DNA 的编码区还是非编码区。而确定这些突变的准确位置将是该团队的下一步工作。

无论如何,科学、理性地看待、研究同性恋现象,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

-End-


更多阅读
  • 小野春(左)和西川麻实在东京的家中。 CHANG W. LEE/THE NEW YORK TIMES东京——今年4月,佐藤郁夫(Ikuo Sato)站在东京一个法庭上,向世界宣布自己是同性恋。在拥挤的庭审现场,他描述了自己作为一个年轻男性的焦虑

    浏览:217次 评论:6
    2019-12-13
  • 提起LGBT影片,如今已经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不过这类影片,不管是《断背山》《月光男孩》这样的奥斯卡赢家,还是《阿黛尔的生活》《卡罗尔》这类欧洲奖项的宠儿,其实都属于独立电影或者文艺片的范畴。它们要么表

    浏览:1108次 评论:6
    2019-12-02
  •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有许多支持同志的友善异性恋员工们和他们的同志同事们合作,争取资源、在内部成立相关正式社团或是组织,透过讲座、电影放映等方式让公司内部更认识同志并理解同志,不仅能减少职场上的霸凌或歧视

    浏览:163次 评论:6
    2019-12-02
  • 「最多香港人问我,为什麽台湾可以(平权运动走得前),香港不可以。我觉得最大差异是民主过程不同。台湾地区领导人是一票一票选出来,人民要往哪裡去,他没听下次就没他的份,或政党会兵败如山倒,像上次国民党在立

    浏览:174次 评论:6
    2019-11-26
  • 《台北物語》男星邱志宇在同志片《我的靈魂是愛做的》提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他的媽媽、姊姊一家人昨(25日)前往桃園特映會欣賞,然而他一直深拍家人不能接受片中男男全裸戲,害他超級緊張,沒想到媽媽看完電影,

    浏览:1501次 评论:6
    2019-11-26
  • 台湾高雄周六(23日)举行了一场名为「10年同游,你好吗?」的同志游行,近2万人挥舞彩虹旗、盛装装扮走上街头,由高雄文化中心出发,旨在呼吁政府修法,弥补同性婚姻法的不足。游行从周六日下午1时左右开始,人群出

    浏览:150次 评论:6
    2019-11-26
  • 2018年《誰先愛上他的》獲得多項金馬獎獎項;2017年《日常對話》拿下柏林影展泰迪熊獎【註】…… 在台灣電影文化中,同志片一直有著鮮明的重要性。從解嚴前到廿一世紀,台灣同志電影在歷史的推動下,呈現了相當特殊的

    浏览:167次 评论:6
    2019-11-25
  • 华人圈第一家同志书店“晶晶书库”创办人赖正哲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就开始参与和推动台湾同志平权运动。2012年,赖正哲走进北京胡同开咖啡馆,1700公里的彩虹路,他见证了两个城市的同志群像。华人圈第一家同志书店

    浏览:220次 评论:6
    2019-11-25